• 星期五, 3 月 29日, 2024

【識愛】讓座?

【識愛】讓座?
(撰文:鄭辰艷)
對於「應否一定要讓座」這議題,總會引起許多爭端,筆者有時會讓座有時不讓座,可以說的是「應否」這字已把事情本末倒置。

有時候見到老人家,會想起家中的長輩,覺得他們的體能是真的稍遜年青人,所以會忍不住讓座。

但有時候,筆者作為女性,會有一點累(特別是生理週期),那可能會不讓座了。

(曾因這樣,下車時給一個抱著嬰孩的女人罵「八婆」,當然心裡不舒服,但會理解對方抱著嬰孩累透的感受。)

在台灣,一大早去郊外,很累下忍不住要坐關愛座,自私是真的,還照了相,之後給青少年朋友取笑。(原來,這陣子關愛座在台灣也引起爭議。)

曾因在地鐵站跌倒,腳受傷,許多路人皆爭相讓座,那時的確又感到人間真的有情,有著無言的感恩。

前陣子,曾與長輩一起,她坐關愛座,我卻因鄰座是關愛座,即使沒有人不敢坐,後來想想又走去坐長輩身旁,覺得關愛座、讓座,都不應受限於那座位及別人的眼光。

事實上,有時候會走去坐關愛座,有時候又會選擇不坐關愛座,坐其他座位……當然,如果有能力,就會讓座予長者、孕婦、傷殘人士……但總覺得這不一定是「必須品」。

心,會覺得有能力讓座,是很好的事。

腦,又會覺得自己有需要坐時,也能坐呀。

坐與讓座,不算太多的掙扎。

反而,當讓座時像變成「必須品」,坐與不坐那讓座位,就變得更多掙扎。

筆者有些朋友很隨性地坐讓坐,這是他們腦筋靈活,不受「關愛座」制肘。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亦又有一些朋友是懷著簡簡單單的同理心來讓座予傷殘老人,這也是初衷。這也很值得我們做的。

筆者覺得反而《屍殺列車》中父親與女孩的說話,其實不是一定的對錯,而是反映著人本身擁有這兩種特質。

所有事情,都變得不是「必須品」,「一個Must」,而是隨心而行。

如果公民教育,是建基於衡量自己的利益及別人的好處,同理心會自然地發生。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
———-
【識生活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sensefullivequote/posts/1111864958908412?pnref=story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