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六, 7 月 27日, 2024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設計思考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設計思考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設計思考
1.3
這世代急劇變遷,任何事都會發生,多元思維模式及價值觀,讓事情像變得更複雜。

但有些核心價值,卻沒有怎樣的改變。如對快樂的追求,無分年齡種族疆界,大家都會希望在生命的進程中、人際的互動上,得到一些體會及愉悅感。

因此同理心在教育上是必要的元素。

是次專題會介紹不同地方的教育,讓大家對「同理心教育」有更清晰的了解。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整套用創新思惟,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從美國學界創新重鎮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d.school)、全球獲獎最多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都在使用。近年來,更影響中小學,開始改變教育。

設計思考,正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一步步成為教學趨勢。矽谷一流科技企業,紛紛跨足教育。臉書創辦人馬克.祖柏格(Mark Zuckerberg)夫婦、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man Khan),都直接創辦中小學,「以使用者(學生)需求為中心」,嘗試落實真正的個人化學習。

這和「教練引導學習」的理念,十分相似,要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可以自發性研究事物本質及可能之解決方案。

~設計教育理念簡介~
但設計思考讓創新「有跡可循」,它用具體、完整的五個步驟,引導出改變、創新的解方:

一、同理心:每一個設計的開始都是看到了一個「別人的」問題,不為自己設計。透過觀察和訪談,設身處地考慮使用者的經驗,找出獨特的發現。
二、定義問題:根據上述發現,釐清要解決的問題。
三、發想:不設限、天馬行空的腦激盪,讓所有人提供任何可能的想法或意見。並將它們寫、畫在便利貼上,透過分類、組合,找出創新解方。
四、製作原型:設計思考不僅動腦,也要求行動。動手做一個原型,不論是實體、計劃或數位的原型,一點都不完美也可以。而且明白精神是「愈早失敗、愈快成功」。
五、測試:將做出來的原型拿去測試、得到回饋、再修改、再測試……

以上這樣做,都有其原因,例如:透過同理心,找到每個學習、問題更深層的意義;透過腦力激盪,鼓勵跨界溝通,用便利貼讓每個人的想法都「看得見」;透過快速的實作和測試,體驗「愈早失敗、愈快成功」的矽谷精神。

更重要的,設計思考重新打開每一個人面對困難的態度:「相信我有能力改變我所處的環境」。(未完)

(圖片來源:Innovation Management.Se)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 1.1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 1.1這世代急劇變遷,任何事都會發生,多元思維模式及價值觀,讓事情像變得更複雜。但有些核心價值,卻沒有怎樣的改變。如對快樂的追求,無分年齡種族疆界,大家都會希望在生命的進程中、人際的互動上,得到一些體會及愉悅感。因此同理心在教育上是必要的元素。

Posted by Senseful Live 識生活 on 2016年9月27日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 1.2

【識專題】同理心教育1.2~同理心的重要性~學習,本來應是學生能夠自發、自主學習才對,這樣會讓所學的成為自己真正的知識。「同理心教育」會讓學習成為這種自主學習的模式。香港教育,一般來說,見過許多學生,不論幼兒、小學甚至中學,皆對學…

Posted by Senseful Live 識生活 on 2016年9月28日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