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三, 4 月 17日, 2024
【識專題】安居樂業 (全篇)

【識專題】安居樂業 (全篇)

 

今期《識生活Senseful Live》訪問了四位不同背景、年齡的朋友,一起探討「安居樂業」這每個人都會關心的專題,他們分別為立法局議員容海恩、鋼琴家閻韻、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宿舍督導何偉圻、「Puzzle Street」創作部兩位青少年朋友Kashun,各人本身的工作、社會經驗、接觸的事物,都各有不同,所以對這專題,應該會有不同的看法。

 

但就因這些不同,能讓我們把事物看得更清晰、立體,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既可積極面對,亦能以平常心處之泰然。

 

容海恩

Q1.你覺得甚麼是「安居樂業」?

我認為「安居樂業」是在說市民的幸福指數--是否能買到樓,工作是否開心,在香港生活得是否開心等,「安居樂業」整體的意思就是這樣,當然家庭幸福也是一個指標。

 

香港現在買樓很難,所以許多人都會以買樓作為優先要處理的事項,除了讀完書、畢了業,跟著就要買樓,那樣會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庭,所以「安居樂業」的意思,就是這樣。

 

識:的確如此,香港人的「安居樂業」就是有樓、有好家庭、有好工作。

 

Q2.香港樓市能否做到「安居樂業」?

其實,這是難的,因為現在樓市升溫得很厲害,基本上都是超乎了一個大學畢業生或者一個香港人可以應付得到的情況。在工資又不高、加薪的幅度也不高的情況下,如果要買樓,是難上加難。沒家裡人支持付首期,是沒可能做到的。現在許多新樓的樓價,都是三萬元一呎,其實真是不能付擔的情況。至於能否做到安居樂業,就要看看現在香港市民對「安居」是否仍抱有一個自置居所的觀念,如果租也可以,這就沒那麼難解決,但這也視乎個人的看法。

 

識:在樓市高溫這境況下,的確要視乎個人能否接受租屋這觀念,還是一定要買樓才算「安居」。

 

Q3.香港可以怎樣「安居樂業」?

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亦都有不同階層的人,當然對基層,我們說要興建公屋,很久以前已說要興建,甚至希望香港新界東北可以興建新市鎮,但這不容易,因為興建公屋真的也要花三、五、十年甚至十多年,才能興建好,這又要看地形,有時候又要看起公屋的地下、地底結構能否用得著,這都會讓工程的時間拖長了。例如現在討論沙田的問題,要興建公型房屋,政府曾嘗試找地,但找地也不容易,政府也沒做一個團地的政策,即沒有儲蓄地,都要變相靠發展商,放回一些地出來,這也是很難,興建樓宇會因法律、規劃上的限制,只可能興建私樓。

 

現在規劃上也會看到問題出現,在沙田剛好有一個例子,沙田城門河現為「香港聖經研習中心」的一幅用作休憩空間的地皮,早前被發展商入紙申請改作發展住宅的進程。過去幾個月,我們團隊都向政府對城門河週邊土地表達規劃上的意見,希望政府將休憩用途列為城門河畔的優先用途。我們不建議這樣發展住宅,因為始終要考慮到那區的人口,那區人口已經過度飽和,已有幾十萬的人口,交通沒做好,其他配套沒做好,如果再興建一些「插針樓」,這是不理想。

 

識:看來香港要「安居樂業」不是一樣說要做到就做到的事情,除了樓房供應,也要看整個城市規劃,這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居樂業」。

 

Q4.「安居樂業」對香港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安居樂業」對香港整體意義,就是一個社會穩定、和諧,當應付到市民的訴求,讓市民住得舒服,不論對政府、對社會的和諧度,也會提升了。現在看到許多同事,或者為了政治議題閙到面紅耳赤,大家形容此狀態為「撕裂」--社會有撕裂,或者年輕人對社會不滿意,這也可以量度得到市民是否能做到「安居樂業」。當然能夠做到「安居樂業」的,對整個社會也會有良好的發展。因此我認為首先要做好青年工作,要給予到「上流」的機會,怎樣讓他們唸完書,會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不會畢業後沒工做,或者不是自己行業中發展,唸完幾年書,也不想浪費時間。如果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也能置業的話,居住得較舒服,這也會對香港也有好的發展。

 

識:你這樣提及青年工作,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房屋策略外,其實社會各方可以為青年人提供更多機會,讓整個社會不只是在「安居」上層面得到滿足,甚至在「樂業」上也可得到發展,這兩者又是互相影響。

容海恩,立法局議員是「香港青年專業網絡」的主席,該團體鼓勵青年創業。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宿舍督導何偉圻

Q1.你覺得甚麼是「安居樂業」?

除了中產人士、基層外,我看「安居樂業」最主要的是幫助當事人能有三種和諧的狀況,包括當事人自己同自身--他是否心理健康,舉例開心指數,他是否可以表裡一致; 第二是看當事人同他家人的關係,他可不可以在住的裡面同家人有一定的親密度,同家人的相處是否能達到理想的層面; 最後就是當事人同環境的關係,環境是否能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這都是我們看「安居樂業」的主要指標。

 

識:看來這「安居樂業」是從心理精神方面去作定義。這亦適用於香港市民普遍的心理狀況,「安居樂業」從這角度看,可更實在、具體及有系統地作出分析。

 

Q2.香港樓市能否做到「安居樂業」?

就著基層而言,香港的樓市帶給基層人士的是給他們很艱難、很辛苦的處境, 舉例來說,就著一個單身人士去作例子,他的工作是十二小時的保安,月入一萬五千元,假如租一間套房來居住,租金連水電費有機會已經超過他收入50% ;如果想住平一些,只可以住劏房或板房,那裡是環境比較惡劣和擠迫,住客根本是不會想回家。所以香港的租金水平,已經很難讓基層人士有「安居樂業」的感覺。

 

另外,能否長期居住同一地方,也不到租客去控制。在基層住屋的經驗內,許多時候,他們的住屋期很短,說的是一年,但也讓他們的安全感很低。我們接觸過另一些街坊朋友,他可能兩年間已搬兩至三次家,這樣浮動的住屋處境,其實也很難讓他們對環境好好地產生住屋的安全感。而在鄰里的關係上,也不能建立一種支援的網絡。再且,現在的公屋輪候策其實超出了時間性,已超出4點幾年,一大班基層人士依然在公屋、私樓市場上不斷浮游,和他們沒有任何保障,因此「安居樂業」根本對他們來說,是遙遙無期。

 

識:聽到這些實況,可以說香港的確有許多基層朋友要能達到「安居樂業」的境界,還是很艱難。

Q3.香港可以怎樣「安居樂業」?

香港可以怎樣「安居樂業」,除了公屋外,鼓勵政府給予大眾街坊更加多的支援,政府開始帶頭鼓勵一些NGO或者社企帶動許多過渡性的房屋政策,在今年是很大的突破,但我們會建議政府帶頭為這些政策帶來一些方便。我們接觸許多在教會裡頭的良心業主,他們都有興趣去將他們的單位出租給基層朋友,鼓勵政府可以的話,在一些稅務方面上,給一些業主優惠,為他們帶來方便,讓他們可以拿個單位出來,舉個例如五年給基層朋友去住宿,讓他們可以有一些基本的儲蓄計劃,還有社工的介入去鞏固相關的社交支援,令到他們在等待公屋的時候,可以多一重的保障。

 

識:聽到政府能帶頭,又聽到一些良心業主願意幫助基層人士,這讓人感到香港社會仍可以同心協力解決社會問題。而過渡性的房屋策略,依然可以在整體的房屋策略上起到一定作用。

 

Q4.「安居樂業」對香港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安居樂業」,對社會的情況來說,都別具意義,香港早年的政策令到整個社會都穩定下來,以致市民能為自己的家庭有空間去準備,讓他們可以在房屋方面可以進入另一房屋階梯當中,現在香港的情況正面臨著很廣泛的住屋問題,以致到許多基層朋友如果他們的住屋問題也未解決到,就算他們有基本的工作,在他們的精神健康方面,在他們與鄰里關係當中,甚至自身的家庭、家人關係裡面,都會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我曾有一些受助朋友他一轉了公屋環境,其實整個精神康復歷程也快了很多,如果普遍基層朋友能夠安居樂業,都可以減低了社會福利上的開支。外國也有許多經驗,其實如果讓市民去過渡得安穩些,整體上的罪案率、醫療系統上都會有相對的果效在當中,我認為「安居樂業」對香港社會起了穩定的作用。

 

識:聽你這樣說,「安居樂業」在社會的穩定性上有著實質的作用,希望政府、業主、鄰里都可以讓身邊的人「安居樂業」。

基督教無家者協會,他們的受助對象包括露宿者、面臨無家可歸和那些住在惡劣居所的人士,他們都是無家可歸或缺乏一個適切的支援。

 

 

閻韻

Q1.你覺得甚麼是「安居樂業」?

古語云:「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意思就是有了安定的居所便可放心投入到工作事業當中,亦能同時享受生活。

 

識:中國文化,的確對這有一種精準的見解,而事實上,人們的身心靈亦是這樣而行。

 

Q2.香港樓市能否做到「安居樂業」?

傳統中國人對於「安居」的要求大多數是擁有自己的物業,自己是業主,租房子住感覺還是不大踏實。這一點與西方國家甚至一海之隔的日本國就很不一樣,很多這些國家的居民一輩子都是租房子住。因此,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能否做到「安居樂業」就看你住的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

 

識:這真的與中國傳統對自己物業的概念有關,樓市能否做到「安居樂業」就要視乎自己對物業的想法。

 

Q3.香港可以怎樣「安居樂業」?

在很多西方國家,政府對租務市場的管制已經有很多年的實行,因此不論你房子是租的或是買的,只要是所謂「有瓦遮頭」人們已經感到安心,這樣自然可把專注投放於工作、家庭、育兒。

 

識:那聽你這樣說,向其他地方借鏡來對租務市場作合宜的管制,也是一個辦法。

 

Q4.「安居樂業」對香港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香港人就是一個房屋及人口政策問題,說「安居」不能安居;說「樂業」就因租金的不定而妨礙事業的發展,連這樣都感到困難,何來再考慮生兒育女和教育?一切都是鏈鎖效應,一環扣一環地向負面方向循環,你說這社會怎能再次蓬勃起來?

 

識:那看來「安居樂業」對社會非常重要,政府應要在「安居樂業」下做功夫,讓社會能夠發展起來。

閻韻,著名鋼琴家,也是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

 

 

Puzzle Street」創作部 Kashun

Q1.你覺得甚麼是「安居樂業」?

我個人覺得安居樂業是不擔憂衣食住行,有「安居」即是有衣食住,衣食住就無憂,就少一樣煩惱,最多都是煩今晚吃甚麼好,明日穿甚麼衫好,去哪裡玩好。馬斯洛金字塔裡面的最低要求要做到之餘其實要多一個條件,就是持續,要維持衣食住就要有金錢,而怎樣賺錢,就是要有一份工作,找工作不難,但找一份可以維持「安居」,而又是自己喜歡做的職業,這個才是最難。

 

因為社會、家人、朋友,你身邊的環境因素,人與人之間最後都會改變你的決定。而你最初做的工作又是不是同現在所做的一樣?又或者這樣說,你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另外,你做的那份工作,7成左右的感覺都是在人事上能否和諧相處,而為何是問人事而不是問工作方面呢?是因為工作,沒一份是不辛苦的,你要在辛苦當中找到快樂,才叫做「樂業」。如果是的,而又維持到「安居」的話,恭喜你。以上的就是不是我自己「安居樂業」的條件。當然每個人「安居樂業」的定義都不同,無標準答案。

 

識:你的答案很特別,工作是用來「安居」,而是否能樂業,還要看其他外在因素才可讓「樂業」達標,這涉及社會當中的工作文化、群體的思維及心理狀況等因素,看似容易也不容易。

 

Q2.香港樓市能否做到「安居樂業」?

以現在的香港樓市情況,我認為暫時未能做到。香港人多地少就自然多人爭,物以罕為貴。工資同支出不平均,一般人收入兩萬內,但一間「豆腐潤」的樓房就是「工資乘100」的價錢 ,同時間你都要維持到心理上的最低要求,在樓價沒下跌的現象下,買樓一樣艱難。對於要「安居樂業」就唯有依靠上一輩同下一輩合作,即是父母買完樓,你同父母住,解決了「安居」,「樂業」就沒難度。在香港生活就要識得與家人合作。

 

識:又是一個很特別的想法,因為「安居」不容易,要懂得和家人合作。其實,父母都願意下一代能夠獨立起來,但「安居」不容易,就只好大家一起通力合作。

 

Q3.香港可以怎樣「安居樂業」?

要做到「安居樂業」就要由人口開始,怎樣才可以控制人口?就是要一個政策,香港是個特別些的地方,身為中國的地方,但有著外國的體制,就好似送了一個兒子出國讀書,97時又要回家去。以前有些人對外國回流的人都會雙眼發光,「浸過咸水」是不同的。現在又有許多新移民,而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特色就是地少人多,明知道但又不管理,就造成了今日的狀況。加上貧富懸殊,窮人一直窮,樓價一直升,收入同支出不平均,難以做到安居樂業,要做到先要有一個好政策。「安到居」自然會「樂到業」。

 

識:那看來,你認為香港能否「安居樂業」是因為人口控制日積月累地處理得不好,所以要有好的政策去控制人口。

 

Q4.「安居樂業」對香港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安居樂業」是大部分人都想追求的,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香港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住宅樓價高昂,租金也很高, 排公屋也很久,居屋又抽不到,有的公地棄置不用,舊私樓又給大財團收購, 地少人多,「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所以要有一個良好的方案解決。其實可以仿效其他國家,如日本,日本地不大,人都算多,生活節奏也很快,但他們住的地方實在是舒適,香港可以做到「安居」,相信生活指數同快樂指數都會大大提升。解決了住的問題,就會往下一個目標理想去奮鬥,工作亦都不再是為「住」而賺錢。能夠在忙裡偷閒,生活沒這樣大壓力,「安居樂業」四個字,主要的是「安到居」,「樂業」都是其次。

 

識:照你看法,你覺得整個社會及政府可以仿效其他國家來讓市民「安居樂業」,而人們解決了「安居」,就可以像馬斯洛金字塔一樣,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身心理需求。

Kashun ,普通打工仔,因好奇去嘗試不同的工作,所以曾轉過好多份工,感受到環境影響 、人與人的關係變化,社會、經濟所致問題而令到人的迷惘。(他也是「Puzzle Street」創作部成員之一。

 

 

識總結

「安居樂業」,相信是香港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因涉及社會經濟結構甚至整個城市的規劃,所以大家要對「安居樂業」這想法,有一定程度的調整。唯向這目標進發,要經歷不同的過渡期 ,因此更要各階層、不同團體及商賈以至政府,一起通力合作,才能達到這夢想,。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